大規模產能置換項目落地、跨區域銷售體系健全、成本居高不下、參與全國碳交易市場等一系列不確定因素叢生,無疑給不少水泥企業帶來挑戰。
面對接下來日趨白熱化的市場競爭,水泥企業如何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無論是行業龍頭還是區域強企,再或者是單體企業都非??粗氐漠a品質量無疑是競爭力重要組成因素,但隨著市場格局的變化,同質化產品間的質量差異愈發不能成為決定性因素。
筆者認為,水泥行業做強主業的內涵已經從偏向對于內部品控、生產成本的重視過渡到涵蓋上下游資源聚合能力和碳資產管理等全方面的企業運營能力。
從立足產地到放眼千里之外
無論是否承認,過去水泥“短腿”屬性正在被弱化,伴隨著“公轉鐵”政策的落地和水運條件的改善帶來的運輸成本的降低,以及區域市場間不平衡性的固化,過去只是個別企業“特權”的長距離運輸門檻正在降低,日益普遍化。水泥企業的市場定位也開始從生產地周邊200公里左右大幅擴大,甚至可以說放眼千里之外都不為過。
近日,位于浙江臺州頭門港區的一500萬噸水泥中轉配制站項目成功招租,競得人為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據悉,該項目建成投產后將為該地區開放引進第一條穩定的進出口航線。
此前,紅獅已于2020年中與浙江省海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配套紅獅印尼水泥基地的碼頭項目也正在穩步推進中。
不僅紅獅,包括魚峰水泥、遼寧大鷹等區域強企正在通過海運跳出原有的市場范圍,開拓更遠的市場。魚峰水泥在加入北港集團后借助其多重運輸優勢搶灘“出?!?,大力開拓大灣區和海南市場,并且將市場觸角伸至長三角。遼寧大鷹則通過海運將產品運往華東多省,經夠兩年左右的試探,目前已經日趨穩定和成熟。
除了海運,“公轉鐵”政策在各地的落地也助力貴州、內蒙等長期受困于產能過剩、需求不振地區的企業尋找新的市場機遇。未來,隨著《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落地,長三角和珠三角這兩個熱點市場必將成為外來企業重點目標,當地企業如何應對外來挑戰至關重要。
中轉庫橋頭堡意義增強
顯然,只有長途銷售的想法是遠遠不夠的,這其中還牽扯到運輸方式和最為關鍵的目的地接收條件。不同于本地銷售,長距離意味著更長的運輸時間,如何把握生產地與市場間的運輸時間至關重要,特別是當前海運和水運運力緊張,運輸價格高企的情況下。環保政策持續收緊下,新建粉磨站可能性變得渺茫,目標市場現有中轉庫的戰略重要性陡然上升,資源也日趨稀缺。
對于市場內現有的參與者,掌握中轉庫碼頭意味著鞏固市場地位。以珠三角為例,兩廣龍頭華潤水泥在“兩點一線”的戰略之初就已經看到了中轉碼頭的重要性。
截至2020年底,華潤水泥在西江流域年運輸能力約3,630萬噸,掌控35個中轉庫,年中轉能力約3,430萬噸,這顯然是剛剛進入兩廣市場的企業不能匹敵的。
對于新進入的競爭者,能否掌握中轉庫這一橋頭堡,是扎根目標市場的關鍵,是向終端展示產品品質和保供能力的重要因素。足夠的中轉庫能力可以讓水泥企業在面對市場波動時更加游刃有余,在同業競爭中更具有優勢。
打通產業鏈提高終端市場話語權
與同行業合作擴大水泥、熟料貿易規模;與商用車龍頭搭建物流、供應鏈平臺;參股中建西部建設,加碼混凝土板塊。海螺水泥近年正在完善和升級自身的銷售體系,跳出過去單一的水泥生產者定位。
這一系列措施顯然令其在接下來市場需求波動下行中更具有競爭力,特別是參股中建西部建設,在補上自身混凝土板塊的同時,也有利于穩定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市場份額,抵抗市場波動的能力更強。
除了海螺水泥,紅獅水泥等一眾龍頭水泥集團也在近年與建筑施工集團建立了更加緊密的合作。2021年底,中國建筑集團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與紅獅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就水泥、骨料、混凝土及周邊產品集中采購和重點工程項目合作等領域開展多方位深層次交流與合作。
碳交易考驗企業成本控制能力
除了上述幾個方面,水泥行業即將被納入全國碳交易市場也是不容忽視的挑戰。在這一情況下,各地水泥企業所面臨的碳減排壓力越來越大,免費配額也呈現減少的趨勢。
剛剛公布的《廣東省2021年度碳排放配額分配實施方案》就顯示,水泥企業所獲得的免費碳配額明顯減少,以一個配備了一條5000t/d熟料生產線,年產200萬噸的生產基地為例。免費碳配額上限從172.06萬噸下調為155.60萬噸,減少了16.46萬噸。以當前的交易價格,價值近千萬元。
近日,蘇州一企業因未按時足額清繳2019-2020年度碳排放配額被處罰。在《證券日報》的報道中,有行業人士表示,隨著建材、有色等其他重點排放行業逐步納入碳交易市場,企業未履約的情況將更加突出。水泥企業能否進行有效的碳資產管理對于企業生產成本和穩定生產影響巨大。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于“中國水泥網信息中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只做參考交流學習之用,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告知。